【KO痔瘡】醫生解構痔瘡2大徵狀 揭排便不應超過8分鐘

保健美顏

發布時間: 2023/09/05 14:06

最後更新: 2023/10/25 17:22

分享:

分享:

痔瘡是不少成年人面對的問題,有台灣醫生就指所有成人都可能長出痔瘡,但可以透過日常護理來避免傷害肛門。

痔瘡是不少成人面對的問題,但是否有方法可避免?台灣就有醫生指出,所有成人都有可能長出痔瘡,平時應做好護理,以穩定排便、攝取適量蔬果、維持血管彈性等方式保護肛門,並指出應避免久坐馬桶,從排便開始到結束不要超過8分鐘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鍾雲霓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,表示痔瘡是肛門血管、軟組織老化的現象,因此嚴格來說只要不是初生嬰兒,所有成人都有可能長出痔瘡。她指,痔瘡通常有以下2大症狀,呼籲民眾不要「放著不管」:

1. 肛門口腫痛異物感

只要一吃燥熱食物、甚至天氣一變化、排便或稍微累一點,肛門口就出現腫痛或撕裂痛,甚至每次排便之後都需要花時間在廁所裡清洗、在馬桶上推擠。

2. 出血

即使是軟便或放屁也帶有血水,大多不痛,但有時會因為糞便磨破痔瘡而潰瘍,從而帶來痛感;又或是改變姿勢、行走、跑步時,出現痔瘡磨擦導致出血的情況。長期慢性痔瘡出血極有可能會帶來慢性貧血的問題,因此症狀若持續超過個月便不應輕忽。

那麼痔瘡會否自行康復?鍾雲霓就坦言,老化的血管及軟組織並不會自己回春,但可以透過維持生活作息、調整飲食來避免它經常腫脹。就日常生活而言,避免傷害肛門的方法包括穩定排便、避免經常便祕及腹瀉,攝取適量蔬果,以跑步、游泳、跳繩、快走等有氧運動維持肛門血管彈性,以及避免在馬桶上久坐「撳電話」或看書。一般情況下,排便從開始到結束大概5至8分鐘便應該起身。

此外,痔瘡又可以按照程度分成4級:

  • 第一級:成人使用肛門15至18年以上便會有輕微的一度痔瘡,可以把它當作正常生理現象。
  • 第二級:痔瘡組織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,但排便後會自動縮回肛門內。
  • 第三級:痔瘡組織掉出肛門外,必須用手推才能塞回肛門內。
  • 第四級:痔瘡組織卡在肛門口塞不回去,造成持續異物感與不適。

痔瘡又可以分為內痔、外痔及混合痔,到底該如何分辨?鍾雲霓就說明。肛門內部有一道鋸齒狀環繞的「齒狀線」,齒狀線以下便是密布神經的外痔,所以症狀多以疼痛、腫脹、灼熱、異物感為主;而齒狀線以上則是肛管內、神經較不敏感的內痔區域,表現症狀多為無痛性出血及脫垂。不過她就指,臨床上的病患有高達九成都屬兩者兼備的混合痔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
責任編輯:羅嘉欣